实习可否作劳动记录 ——沪上就业专家为新政策建言
发文日期: 2003-12-09
对于毕业半年、至今尚未谋得职业的大学生来说,明年即可登记失业,享受各项免费就业服务的新政策的出台,无疑是重大“利好”。
用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汪歙萍的话说,新政策是对现行政策的有力突破——其改变了过去待就业大学毕业生无法享受社会保障的旧规,使少数告别校园却一时工作无着的毕业生,只经半年过渡,即进入城镇就业和失业的统筹管理,从而使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了社会就业总体规划。
新政策的突破可能还不仅于此。依照现行城镇居民失业保障机制,要享受失业保障待遇,必须具备一定工作时间,并已参加一段时限的社会失业保险。但是,对即将进行失业登记的大学毕业生来说,这一前置条件目前还难以具备。
对此,包括汪歙萍在内的数位教育和就业专家建议:进一步改革,让大学生勤工助学或者实习,跳出单纯的教学范畴,也成为就业的一种模式!
专家们建议,不妨借鉴几年前上海于全国率先创立“下岗再就业人员′非正规就业′”模式的成功经验,把大学生学习期间,利用假期勤工助学,或依学校安排停课实习的经历,作为一种新的非正规就业,予以劳动记录。换而言之,即是让处于勤工或实习中的大学生,在该阶段具备学生和劳动者的双重身份。
当然,要实现这一目标,高校和社会的现行教学与管理都需应对挑战。专家指出,就高校而言,必须尽快实行真正学分制,让学生学习、“工作”既泾渭分明,又不干扰学业;对社会来说,要将勤工或实习也纳入“正规”或“非正规”就业体系予以管理登记,无疑要成为一项大工程。
值得期待的是,对于上述建议,有关方面和人士已开始了积极探讨。但也正如专家所说,要将新政策真正落到实处,让大学生受益,还得靠后者主动配合。据汪歙萍透露,目前被记录为“待就业”的毕业生中,有部分人并非不在干活,但他们的劳动记录为“零”。一些毕业生工作好几年了,至今未参加养老、失业、医疗等任何一个社会统筹保障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