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十一五”时期能源发展及节能规划的通知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十一五”时期能源发展及节能规划的通知
  
[律商网注]
根据《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宣布失效一批市政府文件的决定》 (京政发[2017]13号 ),此文件已失效。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十一五”时期能源发展及节能规划的通知

京政发[2006]33号

2006年9月23日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

  现将《北京市“十一五”时期能源发展及节能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附件:北京市“十一五”时期能源发展及节能规划
 
前言

  能源是城市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城市功能正常运转的基本保证。城市能源的供应水平和供应质量,对于发展社会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态环境,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能源规划,就是要通过制定能源发展战略,在确保充足和稳定的能源供应基础上,制定能源发展目标,优化调整能源结构,落实节能技术措施,建立经济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双赢的能源供需系统。
  “十一五”时期(2006年-2010年)是北京市全面建设现代化的关键时期,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会带动能源需求总量持续增长,从而加剧我市能源供应对外依赖程度,未来几年我市能源供应呈现总体偏紧的局面。同时,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也对能源消费品种提出更严格的要求,因此“十一五”时期必须全力协调好经济、环境和能源之间的关系,不仅要重视能源总量需求,还必须重视能源的结构需求。
  北京市“十一五”规划是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北京市“十一五”时期能源发展及节能规划》作为本次“十一五”规划的重点专项规划,担负着统筹经济发展和能源保障、统筹能源发展和环境保护、统筹城乡能源供应、统筹常规能源和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任务,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推动“新北京、新奥运”的战略构想的全面实现、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规划以国务院批准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为基本依据,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按照能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突出重点、确保能源安全,开源节流并重、节能优先,统筹城乡、和谐发展的基本原则,平衡未来能源需求和供应,从资源和设施两个方面,提出保证能源安全稳定供应的规划措施。同时,结合未来的经济发展目标,制定节能目标、重点节能领域以及确保节能效果的政策和管理措施。


目录

  一、能源发展和节能现状
  (一)能源供应和消费现状
  (二)能源发展和节能取得的成就和存在问题
  二、能源供需总量及平衡方案
  (一)能源需求预测
  (二)能源供应潜力
  (三)能源平衡方案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能源发展和节能目标
  四、能源发展重点和措施
  (一)确保能源安全
  (二)优化能源结构
  (三)统筹城乡能源发展
  五、能源节约重点工作和任务
  (一)继续实施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
  (二)大力推进建筑节能
  (三)加强交通节能
  (四)完善管理节能
  六、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一)建立协调机制,改革政府管理体制
  (二)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能源市场
  (三)多方筹集资金,保证重点项目实施
  (四)改革能源价格形成机制
  (五)制定和完善能源法规和标准
  (六)加大宣传力度

  一、能源发展和节能现状

  (一)能源供应和消费现状

  2004年,我市能源消费总量约为5140万吨标准煤。其中第一产业的能源消费量为86万吨标准煤,占全市总消费量的1.7%;第二产业为2664万吨标准煤,占51.8%,其中工业消费2550万吨标准煤,占第二产业能源消费总量的95.7%,占全市的49.6%;第三产业为1638万吨标准煤,占31.9%;居民生活为752万吨标准煤,占14.6%。

  2004年,全社会消费电量510亿千瓦时,其中本地电量202亿千瓦时,占39.6%,净调入电量308亿千瓦时,占60.4%;全市共消耗煤炭(不含焦炭)2943万吨,主要来源于山西、内蒙古和河北等地;全市天然气总消费量27亿立方米,主要由陕西长庆气田供应;全市消耗汽、煤、柴油513万吨,约30%由燕山石化供应,70%由外地调入;城市总供热面积4.29亿平方米,其中燃气锅炉供热约1.52亿平方米,占35.6%,热力集团热网供热8487万平方米,占19.8%。

  (二)能源发展和节能取得的成就和存在问题

  “十五”时期,我市能源发展和节能取得了较好成绩,供应能力持续增强,设施水平稳步提高,能源结构显著改善,节能成效位居全国前列,但仍然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1.消费水平较高,增速加快

  我市能源消费总量仅次于上海,为国内第二大能源消费城市。2004年我市人均能耗3.44吨标准煤,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4倍。

  2004年能源消费增长速度明显加快,2001年至2003年我市能源消费总量年均增长3.9%,2004年达到10.6%,大大超过以往各年份,实际能耗比2003年增长了492万吨标准煤,与2000年至2003年3年的增长总量相当。

  图1 2000-2004年能源消费总量和增长率变化(略)

  2.优质能源比重提高,但能源结构仍需优化

  2004年,优质能源在能源总消费中的比重约为54.4%,比2000年提高约8.5个百分点。但是,煤炭消费总量仍然达到2942万吨,约占我市能源消费总量的44.1%。可再生能源的比重约为1%,低于全国3%的平均水平。

  3.节能取得一定成效,尚有较大潜力

  “十五”时期,我市万元GDP能耗持续下降,由2000年的1.31吨标准煤下降到2004年的1.03吨标准煤(以2000年不变价计),年均降低5.8%。

  2000年到2004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1%,同期能源消费总量年均增长5.5%,以能源消耗的较低增长支持了经济的较快增长。

  图2 2000-2004年能源消费增长与GDP增长的关系(略)

  我市能源节约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尚有潜力。工业部门的行业和产品结构还可进一步调整;机动车百公里油耗比欧洲高25%;集中供暖单位建筑面积平均能耗是气候相近发达国家的2-3倍。

  4.能源严重依赖外部,供应体系存在安全隐患

  电力主要靠“西电东送”,输送走廊过于集中,受气候和外力破坏同时停电的可能性大,现有配电网能力也难以满足最大负荷需要。煤炭主要依靠外购,受到资源和运力限制较大,近两年供应紧张局面尤为突出。天然气供应源单一,大部分来源于陕西长庆气田一个气源。

  5.电力、天然气峰谷差过大,加大了运行调控的难度

  电力、天然气季节性消费差异突出,峰值高、持续时间短,季节性平衡难度大。2004年我市冬季日高峰用气量2441万立方米,夏季日均用气量300万立方米,两者之比约为8∶1。2004年,电力最高负荷943万千瓦,最低负荷530万千瓦,两者之比约为1.8∶1。

  6.能源管理体制不够健全,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

  我市能源管理分散在多个部门,缺乏协调统一的研究管理机制,难以针对国内外能源形势的变化采取及时有力的应对措施和制定全面、统一、科学的战略方案。
  ......
请先同意《服务条款》和《隐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