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
1996年10月10日
(1996年10月10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根据全面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要求,分析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的形势,总结了经验和教训。鉴于教育和科学的发展中央已有全面部署,本次全会主要讨论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方面的问题,并作出如下决议。
  一、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1)从1996年到2010年,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要巩固和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促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要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迎接综合国力剧烈竞争的挑战;要在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这一切,不仅要求物质文明有一个大的发展,而且要求精神文明有一个大的发展。必须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关系跨世纪宏伟蓝图的全面实现,关系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物质文明是基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必须牢牢把握,毫不动摇,但是精神文明搞不好,物质文明也要受破坏,甚至社会也会变质。在把物质文明建设搞得更好的同时,切实把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认真解决当前一系列紧迫问题,进一步开创新形势下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局面,已经成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极其关注的大事。
  (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十八年,我们国家经历了举世瞩目的历史大转折和事业大发展。这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扭转“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造成的严重局势,从困难中重新奋起,为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开辟新道路的伟大进程;又是我们经受住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国内国际风波的严峻考验,把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新阶段的伟大进程。这种历史性的成就,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实践为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同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新认识是分不开的;同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开拓进取的群众创造精神的振起,同不信邪、不怕压、维护国家主权、冲破西方制裁的民族自立精神的发扬也是分不开的。归根到底,是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形成和发展分不开的。没有党的指导思想这种历史性飞跃,没有全民族精神状态这种深刻变化,没有敢闯敢试的劲头和及时总结经验的智慧,就走不出一条好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估量精神文明建设的形势,必须充分认识这个主流。
  改革开放一开始,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强调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战略方针。在党的历次重要会议上作出一系列重大决定,十二届六中全会还专门作出《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明确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根本任务和重大方针,引导全党全国人民逐步加深对精神文明建设的认识,展开了各方面的工作,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但是,对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方针,在执行过程中出现过不一贯的情况。八十年代末邓小平同志指出,十年最大的失误是教育,主要是思想政治教育削弱了,一手比较硬、一手比较软。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从多方面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作了积极有效的努力。
  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开辟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这篇谈话回答了经常困扰和束缚我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提出了抓住时机、发展自己的战略思想,同时阐明了精神文明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十四大科学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明确要求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时把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到新水平。十四大以来,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坚持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深入宣传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强调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科技和教育事业发展;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弘扬主旋律;广泛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突出宣传一批先进典型,普遍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民主法制教育,加大反腐败、扫除社会丑恶现象和打击刑事犯罪活动的斗争力度。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和明显效果,对促进改革、发展、稳定起了重要作用。
  同时必须清醒看到,在一些地方和部门的领导工作中,忽视思想教育,忽视精神文明,“一手比较硬、一手比较软”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在社会精神生活方面存在不少问题,有的还相当严重。一些领域道德失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滋长;封建迷信活动和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沉渣泛起;假冒伪劣、欺诈活动成为社会公害;文化事业受到消极因素的严重冲击,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东西屡禁不止;腐败现象在一些地方蔓延,党风、政风受到很大损害;一部分人国家观念淡薄,对社会主义前途发生困惑和动摇。估量精神文明建设的形势,决不能忽视这些问题的存在。
  看不到十八年来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流,就会丧失信心,是错误的;看不到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就会丧失警惕,是危险的。只有坚持全面的、历史的、发展的观点,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整个事业的大局中来考察,放到整个世界的大局中来考察,才能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增强建设精神文明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3)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一项艰巨的历史使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这种经济体制,不仅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结合在一起,而且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结合在一起。我国的实践已经证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利于增强人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使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进一步发挥出来。同时,市场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也会反映到精神生活中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紧密结合改革和发展的实践,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引导人们正确处理竞争和协作、自主和监督、效率和公平、先富和共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关系,反对见利忘义、唯利是图,形成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合法利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形成健康有序的经济和社会生活规范。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
  ......
请先同意《服务条款》和《隐私政策》